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的健康困扰,表现为周期紊乱、经量异常或伴随疼痛等症状。中医认为,气血失调、脏腑功能异常是其主要病因,而通过穴位按摩与养生调理,可有效改善症状。本文结合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,系统梳理适用于居家调理的关键穴位及操作方案,帮助女性科学应对这一难题。
一、月经不调的病因与中医辨证
月经不调的核心病机在于气血失和、冲任损伤,具体可分为虚实两类(图1)。实证多因肝郁气滞、寒凝血瘀或痰湿阻滞,虚证则与气血不足、肾精亏虚相关。例如经期提前、量多色红者多属血热,经期延迟、量少色暗常因寒凝或血虚。明确辨证是选择穴位的基础。
二、关键穴位调理方案
中医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,以下6个穴位为核心调理点(图2):
1. 三阴交(足太阴脾经)
2. 血海(足太阴脾经)
3. 关元(任脉)
4. 太冲(足厥阴肝经)
5. 地机(足太阴脾经)
6. 隐白(足太阴脾经)

三、辨证配伍与个性化方案
根据症状特点,可组合穴位增强疗效:
四、辅助调理与注意事项
1. 饮食调养
2. 情绪管理
3. 生活防护
特殊人群注意:孕妇禁用三阴交、合谷等穴位;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需结合减重与胰岛素调节。
五、何时需要就医?
若出现以下情况,应及时就诊:
月经不调的调理需综合生活方式与中医干预。坚持穴位按摩3个月经周期,配合饮食情绪管理,多数患者可见改善。若症状持续加重,建议尽早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。通过科学养护,女性可重拾生理节律,提升整体健康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