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,以过度担忧、紧张和躯体症状为特征,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。药物治疗是缓解症状、改善功能的重要手段。本文基于国内外权威指南与临床实践,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科学、实用的用药指导。
一、焦虑症治疗的核心原则
1. 个体化治疗
根据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、共病情况(如抑郁、失眠)、药物耐受性及基础疾病(如高血压、肝肾功能异常)制定方案。例如,伴有失眠的患者可优先考虑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。
2. 全病程管理
3. 药物与非药物结合
心理治疗(如认知行为疗法)、生活调整(规律作息、适度运动)与药物协同作用,可提高疗效。
二、一线药物选择与用药方案
根据指南推荐,SSRIs(选择性5-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)和SNRIs(5-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)是焦虑症的首选药物,因其安全性高、依赖风险低。
(一)SSRIs类药物
适用人群:广泛性焦虑障碍(GAD)、社交焦虑症、惊恐障碍。
代表药物与剂量:
| 药物 | 起始剂量 | 治疗剂量范围 |
||-|-|
| 帕罗西汀 | 10-20 mg/d | 20-50 mg/d |
| 艾司西酞普兰 | 5-10 mg/d | 10-20 mg/d |
| 舍曲林 | 25-50 mg/d | 50-200 mg/d |
优势:副作用较轻,长期使用无成瘾性。
注意事项:
(二)SNRIs类药物
适用人群:重度焦虑、伴躯体疼痛或抑郁症状者。
代表药物与剂量:
| 药物 | 起始剂量 | 治疗剂量范围 |
||-|-|
| 文拉法辛 | 37.5-75 mg/d | 75-225 mg/d |
| 度洛西汀 | 30-60 mg/d | 60-120 mg/d |
优势:双通道调节神经递质,对慢性疼痛效果显著。
注意事项:
(三)辅助用药:快速缓解急性症状
苯二氮䓬类药物(如劳拉西泮、):
5-HT1A受体激动剂(如丁螺环酮、坦度螺酮):
三、用药中的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
1. 药物起效慢,如何应对?
2. 出现副作用怎么办?
3. 何时需要调整剂量?
四、特殊人群的用药建议
1. 孕妇与哺乳期女性
2. 老年患者
3. 共病其他疾病者
五、长期管理与停药指南
1. 维持治疗时长
首次发作需维持治疗6-12个月,反复发作或重症患者需1-2年。
2. 如何安全停药?
六、实用建议清单
1. 用药期间的生活调整
2. 心理治疗的辅助作用
3. 紧急情况处理
焦虑症的药物治疗需兼顾短期症状控制与长期安全性。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,定期复诊评估疗效与副作用,结合心理治疗与健康生活方式,逐步重建生活质量。通过科学用药与全病程管理,多数患者可实现症状缓解与功能恢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