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全球范围内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,其治疗需要兼顾延缓疾病进展、控制并发症及提高生活质量。本文从科学用药、安全评估及患者自我管理角度,为公众提供实用指南。
一、疾病认知:从病因到诊断

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多种因素(如糖尿病、高血压、慢性肾炎)导致的肾脏结构或功能损伤,核心特征是肾小球滤过率(GFR)持续下降。早期症状隐匿,可能表现为疲劳、夜尿增多;随着病情进展,出现水肿、高血压、贫血、恶心等系统性症状。
诊断依据:
血肌酐、尿素氮升高,eGFR(估算肾小球滤过率)下降。
尿液检查发现蛋白尿或血尿。
影像学(如肾脏B超、CT)显示肾脏萎缩或结构异常。
早期筛查对高风险人群(糖尿病、高血压患者)尤为重要,可通过年度肾功能检查实现。
二、科学用药策略:分层治疗与个体化调整
1. 基础治疗药物
降压药: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(ACEI)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(ARB)为首选,既可降压,又能减少蛋白尿,延缓肾功能恶化。
利尿剂:如呋塞米,用于缓解水肿,但需监测电解质平衡。
纠正贫血药物:重组人促红素(EPO)联合铁剂,改善血红蛋白水平。
2. 新型药物进展
SGLT2抑制剂(如达格列净):2024版KDIGO指南推荐用于合并糖尿病或心力衰竭的慢性肾病患者,可降低心血管风险及延缓肾功能衰退。
非奈利酮:适用于糖尿病肾病,通过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保护肾脏。
3. 中药与辅助用药
百令胶囊、金水宝:补益肺肾,改善乏力症状,但需注意药品质量及肝肾功能监测。
复方α-酮酸片:辅助降低蛋白尿,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4. 剂量调整原则
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根据eGFR调整药物剂量:
eGFR≥60:常规剂量。
eGFR 30-59:减少剂量25%-50%。
eGFR<30: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(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),必要时选择透析可清除的药物。
三、用药安全:风险规避与监测
1. 避免肾毒性药物
高风险药物:非甾体抗炎药(布洛芬)、造影剂、部分抗生素(万古霉素)可能加重肾损伤,需严格遵医嘱。
替代方案:优先选择经肝脏代谢的药物(如利多卡因)或低肾毒性抗生素(如头孢曲松)。
2. 不良反应监测
血压与电解质:ACEI/ARB可能引起高血钾,需定期复查。
肝功能:托伐普坦等药物可能诱发肝损伤,用药初期需每月监测。
3.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
儿童与孕妇:避免使用影响骨骼发育或致畸药物(如四环素),优先选择安全性较高的胰岛素或低分子肝素。
老年人:需警惕多重用药风险,简化方案并加强肾功能监测。
四、患者自我管理:生活方式与并发症预防
1. 饮食管理
优质低蛋白饮食: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0.6-0.8g/kg,以鸡蛋、牛奶等优质蛋白为主。
限盐限磷:每日盐摄入<5g,避免加工食品;高磷血症患者需限制坚果、动物内脏。
2. 并发症预防
心血管保护:控制血压<130/80mmHg,定期检查血脂。
感染预防:保持皮肤清洁,接种流感疫苗,避免接触传染源。
3. 日常监测与就医指征
家庭自测:记录每日尿量、血压及体重变化。
紧急就医信号:突发呼吸困难、意识模糊、少尿(<400ml/天)提示尿毒症或高钾血症,需立即就诊。
五、未来展望与行动建议
随着KDIGO指南的更新,慢性肾功能不全治疗正朝着精准化发展。患者应主动参与疾病管理,定期复查并配合医生调整方案。对于快速进展型患者,新型药物如托伐普坦可能成为延缓透析的关键。
行动清单:
1. 每年至少一次肾功能检查(高风险人群每半年一次)。
2. 避免自行服用非处方药,尤其是止痛药和保健品。
3. 加入患者支持团体,获取心理支持与最新治疗信息。
通过科学用药与综合管理,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可显著延缓疾病进展,维持较高生活质量。
相关文章:
文章已关闭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