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,维生素A和维生素D(简称维生素AD)是两大不可或缺的“黄金营养素”。我国0-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高达29.45%,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率更超过50%。这一现状不仅威胁儿童骨骼、视力和免疫系统的发育,还可能对其成年后的健康埋下隐患。本文将从科学角度解析维生素AD的作用、缺乏表现及科学补充策略,帮助家长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。
一、维生素AD的核心作用:生命早期的“健康基石”
维生素AD是脂溶性维生素,两者在生理功能上既独立又协同,共同支撑儿童的多系统发育。
1. 维生素A的四大核心作用
2. 维生素D的三大关键角色
协同效应:维生素A可增强维生素D的生物活性,两者联合补充对预防贫血、促进身高增长效果显著。
二、识别缺乏信号:从日常症状到医学诊断
(一)典型缺乏症状
(二)医学诊断标准
通过血清检测可准确评估营养状态:
注意:6个月以下婴儿若出现喂养困难、体重不增,需及时就医排查。
三、科学补充策略:从出生到青春期的全程管理
(一)补充原则
2024版《中国儿童维生素A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》提出:出生即补、持续至青春期、AD同补。
(二)剂量与剂型选择
| 年龄段 | 维生素A(IU/天) | 维生素D(IU/天) | 特殊说明 |
|||-|-|
| 0-1岁 | 1500-2000 | 400-500 | 早产儿前3个月维生素D需800IU |
| 1-18岁 | 2000 | 600-800 | 青春期骨骼快速生长阶段需加量 |
剂型建议:
(三)三大补充途径
1. 膳食补充
2. 日光合成
3. 营养制剂
四、常见误区与风险规避
1. 交替补充法不科学
“AD与D隔天吃”会导致维生素A间歇性过量,维生素D持续超标。
2. 过量风险警示
3.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
五、行动指南:家庭健康管理方案
1. 日常监测
2. 紧急处理
3. 就医指征
出现囟门迟闭、抽搐、角膜溃疡等严重症状时,需急诊处理
维生素AD的补充不是简单的“吃与不吃”,而是需要根据儿童发育阶段、地域环境、饮食结构进行动态调整的生命全程管理。家长应建立“预防性补充+定期监测”的科学观念,与儿科医生、营养师形成健康管理联盟,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构筑坚实防线。
参考文献:
[1]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. 中国儿童维生素A、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(2024)
[2] 国家卫生健康委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》
[3] 美国儿科学会《儿童维生素D补充指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