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心力衰竭(简称急性心衰)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症,患者常因突发呼吸困难、四肢水肿或意识模糊被紧急送医。一位60岁的张先生,有多年高血压病史,某天夜间突然无法平卧、咳出粉红色泡沫痰,家人发现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。送医后,医生根据他的症状和体征快速判断为急性肺水肿,并启动紧急救治流程。这类场景在急诊室并不罕见,而急救药物的合理选择与剂量调整,往往是挽救生命的关键。
一、识别急性心衰的预警信号
急性心衰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呼吸困难(尤其是夜间或平躺时加重)、下肢水肿、乏力、尿量减少。部分患者会出现冷汗、皮肤苍白或发绀,严重时甚至意识模糊。这些症状可能因患者的基础疾病不同而有所差异。例如:
注意特殊人群:
二、急性心衰急救药物的选择与使用原则
急救药物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体液状态进行个体化调整。临床常用药物分为四类:
1. 利尿剂:快速缓解体液潴留
适用情况:所有存在体液过载(如肺淤血、下肢水肿)的患者。
注意事项:
2. 血管扩张药:降低心脏负荷
适用情况:收缩压>110 mmHg的患者,尤其适用于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者。
禁忌症:收缩压<90 mmHg、严重主动脉瓣狭窄。
3. 正性肌力药:提升心脏泵血能力
适用情况:低血压(收缩压<90 mmHg)伴组织低灌注(如四肢湿冷、尿少)。
风险提示:可能诱发心律失常,需持续心电监护。
4. 血管收缩药:维持血压的最后防线
适用情况:心源性休克,其他药物无效时。
三、剂量调整策略:个体化与动态评估
1. 根据血压调整:
2. 监测尿量与体重:
3. 特殊人群调整:
四、家庭应急与就医时机
家庭急救步骤:
1. 协助患者取坐位,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;
2. 有条件者吸氧(氧饱和度<90%时);
3. 若患者携带急救药物(如硝酸甘油片),可舌下含服1片。
立即就医的警示信号:
五、预防复发:长期管理的关键
1. 控制基础疾病:严格管理高血压、糖尿病;
2. 限盐与监测体重:每日钠摄入<2 g,体重骤增>2 kg/3天需警惕;
3. 定期复查:每3~6个月评估心功能,调整药物方案。
急性心衰的救治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,药物选择与剂量调整需精准如“用药天平”——既要快速缓解症状,又要避免过度治疗。对于患者而言,掌握早期识别方法与家庭应急措施,配合医生的长期管理计划,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复发风险,重获健康生活。